其中在美日硫磺島戰役中,美國遭遇到二戰以來最頑強的抵抗,而這次戰役也成為了二戰美國士兵的夢魘,甚至一些二戰老兵提起硫磺島戰役就依舊心驚膽寒;并且硫磺島戰役爆發期間,日本政府已經被美國原子彈嚇得投降,然而,硫磺島的日本駐軍卻沒有絲毫投降的意思,為此這場戰役被稱為最后的太平洋戰役,也是最劇烈的戰爭。
硫磺島對日本和美國同樣重要硫磺島的軍事意義不言而喻,對美國和日本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當時的日軍設立了一個環形范圍圈,并自豪的稱之為“絕對國防圈”,這種國防圈就是通過將太平洋南北方向的加羅林群島到馬里亞納群島之間,連接起來建立一道太平洋防線,而硫磺島就是這個絕對國防圈中最重要的一環。
同時,硫磺島還是太平洋地區涉足東南亞地區和日本本土的關鍵節點,美國要想登陸日本和東南亞,那么,必須拿下硫磺島,而硫磺島是防御日本本土的最后一道防線;基于以上的戰略優勢,硫磺島對日本的戰略價值非常的重要。
同樣的,硫磺島對美國也是十分重要,首先美國想迅速全面突破日本的殖民地和本島防御線,而美國要想轟炸日本領土,在沒有戰斗機的護航下,轟炸機所攜帶的彈藥有限,并且在7000-8000米高空進行轟炸,效果甚微,急缺一個航空基地,而硫磺島是最佳的選擇(戰斗機航程短),在并且可以進駐戰斗機部隊。
除了原子彈的威懾之外,常規用兵就得突破硫磺島。不過,硫磺島很顯然就是太平洋地區的一個硬骨頭,美國軍部也沒有直接對硫磺島用兵,而是轉過頭對馬紹爾群島用兵。
美軍攻打硫磺島時,日軍已經做好了防御準備馬紹爾群島對日軍海洋戰略防御也有很重要的價值,但是,日本軍方認為馬紹爾群島和硫磺島就像鉗子一樣掐守住西太平洋,雖然硫磺島島嶼不多,便于防守反攻,但是馬紹爾群島不一樣,他們的島嶼較多,而且十分不利于防守。
因此,美軍首要目標就是拿下馬紹爾群島,拿下群島之后,美軍才正式開始用兵硫磺島,而這時候的硫磺島早已被日軍武裝到牙齒了;日本海軍通過各種方式躲避美軍的攻擊,源源不斷地向硫磺島運輸士兵和武器。
日軍在島上配備了一萬多人的陸軍部隊,島上擁有幾十門火炮、數百挺機輕重機槍、幾十架高炮,硫磺島作為日本本土防御的最后關鍵節點,為此,日軍對這個小島的軍事防御準備是做得相當完美。
重型武器無法湊效,美軍傷亡慘重小島上唯一的一座山,內部大部分被掏空修建成日軍的戰壕和地道,而硫磺島大山前的平原內也修建了各種各樣的溝壕,可以說,二戰期間的硫磺島,坦克裝甲裝備根本無法在硫磺島作業。
同時日本軍人十分善于利用硫磺島的地形,他們建造的地道和溝壑都是深入島嶼內部,足足有九層防御,可以說,從外部通過導彈、炸彈轟炸很難傷及日軍,因此美國軍隊要想打下這個島嶼就必須得用士兵拿槍械一個戰壕,一個洞穴地清掃敵人。
恰恰就是因為重型武器和火炮武器,無法對硫磺島日軍造成傷害,而美國士兵的人海戰術很快就造成了大量的傷亡,日軍憑借戰壕地形優勢和受傷重武器的活力,他們像收割韭菜一樣把美國士兵一片片的擊倒,甚至第一天戰斗,美國就傷亡慘重。
美國太過自信于火炮裝備,卻低估了日本軍人的意志硫磺島戰役美國付出慘重犧牲最大的原因,就是美國軍人太過信賴先進的武器裝備,卻忽略戰斗意志。美國對日本所有作戰,幾乎都是以裝備和人數碾壓日本,卻很少出現雙方士兵平等的進行戰斗對抗。
而在硫磺島就是一次公平的攻防戰,美國不管用任何火炮和炸彈,都無法消滅溝壕里的敵人,因此美國失去了裝備優勢,他們就只能夠寄托希望于士兵們。但是,美國大兵很顯然在戰斗意志層面上沒有日本士兵強大,一次次的沖鋒,除了留下大片的尸體,美國士兵什么便宜都占不到。
日本白刃戰,給美國大兵帶來極大的挑戰后來是硫磺島平原地帶的日軍槍盡彈絕了,這才給美軍機會突破防線;然而當美軍呼喊的沖到戰壕前,日軍士兵們端起刺刀就和美軍進行白刃戰,日軍的白刃戰也給美國軍隊造成了極大的心理障礙。
要知道,二戰時期的日本軍人,在近身戰實力是非常強悍的,饒是身體強壯的美國大兵也扛不住面黃肌瘦的日本士兵的一記突刺;后來,美國大兵學聰明了,每到一個戰壕,首先就是投擲一枚手榴彈,或者用火槍噴射一通,然后等塵埃落定后,大兵們在清掃溝壕。
然而不可思議的一幕又發生了,日本軍人意識到美國大兵識破了他們的計劃,于是后方溝壑里的日本士兵,直接扛起刺刀就向美國士兵沖擊,最初的一次沖擊,幾百名日本士兵鬼叫一般的前進是真的嚇壞了不少美軍,不過還在溝壕之間的道路十分難行,日軍沖刺需要的時間較長,這給了美國大兵們充分的反應時間;但是,日本軍人的這股不怕死的意志,帶給了大兵們極大的精神挑戰。
最后的大山,也是硫磺島戰役中最大的戰爭碾肉機硫磺島戰役最后的那座大山,曾經帶給了美國軍人非常大的精神恐懼,據參與當時作戰的美國士兵交代:“那座山就像魔鬼一樣,我們每爬上去幾十個人,山上響起幾陣叫喊聲后就歸于平靜,日本士兵從不在山上露頭,但是我們知道上去了就下不了了。”
日本軍隊通過山體內部的地道和戰壕設立,他們扼守住硫磺島上山的必經之地,因此,美國軍隊不管從哪里攀上山上,他們立馬就會遭到高地的火力射擊,在山上一個山口的日軍重機槍陣地,成為了現實的死神收割機,幾乎沒有美國人能夠突破這座重機槍陣地。
美方將領也深感硫磺島戰役太過殘酷,為了更可能的保存士兵性命,美國將領直接調來飛機和戰艦輪番對硫磺島的那座山進行轟炸,轟炸時間愣是持續了好幾天,而這座孤山也直接被轟平了幾米。
然而,當所有人都認為如此高密度和高強度的轟炸之下,應該不會有日本士兵存活,但是當一隊美國士兵攀上山崖上時,他們立刻就遭到日軍的屠殺,日本士兵都還存活,當戰艦和飛機對他們轟炸時,所有的日軍士兵,都撤進內部的地道里。
而當炮彈聲音停息后,日軍士兵再一次布置好陣地,對此,負責硫磺島戰役的美國將領霍蘭上將對此是十分無奈。
美軍采取消耗戰,最終戰勝日軍最后美軍采用消耗戰,他們明白日軍再頑強,他們的后勤保障早已被掐斷,因此日軍面臨著無彈可用、無糧可吃的境地。后來又經歷了多次沖擊,最終日軍再也沒有了彈藥,日軍指揮官命令所有的士兵采取自殺性沖鋒。
而對于日軍這種伎倆,美國大兵算是有了經驗,他們拼命的射擊手中的武器對沖擊的日本人瘋狂的掃射,最終,硫磺島以美國付出慘重的代價而獲得了勝利。
結尾整個硫磺島的面積并不大,島內的天然屏障和地形雖然很復雜,但缺乏淡水資源,對于守軍來說更是一個挑戰,然而就是這么一個小小的島嶼,卻成為了二戰最著名的碾肉機,而硫磺島的日軍指揮官栗林忠道,也成為了二戰期間深受美國士兵痛恨將領的名單之一;硫磺島戰役之后,美國陸續取得了全線勝利,也因此,日本最終被美國實施占領。
硫磺島戰役給美軍造成了重大傷亡,是二戰期間美軍損失最大的戰役之一,之所以損失這么大,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日軍在島上筑有堅固的防御工事,以及狂熱的視死如歸的軍國主義影響外,美軍的戰略誤判也主要原因,低估了日軍的戰斗力,低估了硫磺島的防御工事,正是硫磺島給美軍造成的巨大傷亡,美軍才意識到如果進攻日本本土,將會遭受到更大的傷亡,因此,才有了最終促成美軍在日本投放兩個原子彈的決定。
雖然,美軍在硫磺島傷亡兩萬多人,但是硫磺島被美軍占領后,美軍迅速組織了日本大轟炸,在此期間共有2000多架次受傷的飛機在硫磺島降落,因而,美軍也拯救了2萬多名飛行員,所以,硫磺島戰役,美軍不虧。